-
石家庄综合保税区强化跨境电商布局 打造对外开放新引擎
近日,河北省相关领导在调研石家庄综合保税区时强调,要聚焦跨境电商发展目标,通过政策创新与招商引资双轮驱动,加速提升区域开放能级。作为河北省对外开放的核心平台之一,石家庄综合保税区将围绕功能定位优化产业生态,吸引龙头企业集聚,为全省外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 明确发展定位 锚定跨境电商核心赛道 调研指出,石家庄综合保税区需进一步突出“保税+跨境”特色,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的跨境电商业务。通过整合仓储物流、通关服务等资源,构建“买全球、卖全球”的一站式供应链体系,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二、 政策赋能 破解体制机制障碍 为加快综合保税区转型升级,河北省将推动专项扶持政策落地,包括税收优惠、金融支持及人才引进等配套措施。同时,鼓励石家庄市探索“一区多园”管理模式,简化行政审批流程,试点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三、 招商引资提质 培育产业生态链 目前,石家庄综合保税区已吸引多家物流仓储企业入驻,下一步将重点引进跨境电商平台、支付结算及大数据服务商,形成产业闭环。通过举办国际招商峰会、参与经贸合作论坛等方式,扩大区域影响力,争取年内落地2-3个标杆项目。 四、 基础设施升级 强化枢纽功能 依托中邮国际快件监管中心的高效通关能力,综合保税区将扩建智能分拣中心与冷链仓库,提升跨境物流时效。同步推进数字化监管平台建设,实现海关、税务等部门数据互联互通,确保货物“秒通关”。 五、 协同联动 服务全省开放大局 石家庄综合保税区的发展被纳入河北省外贸提质行动计划,未来将与雄安新区、曹妃甸综保区形成联动,共享航线、班列等国际物流资源。相关举措有望推动河北省跨境电商年交易规模增长,进一步巩固区域对外开放桥头堡地位。 此次调研为石家庄综合保税区擘画了清晰路径,通过制度创新与产业集聚双突破,该区域有望成为辐射华北的跨境电商枢纽,为高水平开放提供更强支撑。
2025-08-14
-
石家庄手工艺创意产业促进会成立 赋能传统技艺创新发展
河北省手工艺创意产业迎来重要里程碑,石家庄市近日召开手工艺创意产业促进会成立大会,标志着该省首个省级手工艺创意产业服务平台正式投入运作。该促进会将通过招商引资、资源整合、跨界合作等方式,推动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意深度融合,为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权威机构批复成立 河北省民政部门正式批准成立手工艺创意产业促进会,现场宣读准予成立决定书。该机构作为省级行业组织,将承担起制定行业标准、搭建交流平台、培养专业人才等职能,其成立填补了河北省手工艺创意产业领域行业组织的空白。 二、筹备工作严谨规范 促进会筹备组向大会系统汇报了历时数月的筹备过程,包括章程草案拟定、组织架构设计、管理制度完善等核心工作。经全体会员表决,一次性通过包括财务管理、会员服务等在内的全套规章制度,体现行业共识与专业水准。 三、领导机构民主选举 大会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首届理事会及领导班子。当选成员涵盖传统工艺传承人、文创企业代表、学术机构专家等多领域人士,其中会长由深耕文化产业多年的资深人士担任,确保决策的专业性与包容性。 四、高峰论坛启动在即 促进会揭牌同期宣布启动"与高人为伍与智者同行"系列论坛,将邀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设计院校教授等组成智库,定期开展技艺研讨、创意设计、市场转化等专题活动,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 五、跨界融合发展战略 新任会长强调,促进会将打破行业壁垒,重点推进"三个跨界":传统工艺与数字技术的跨界融合、非遗项目与文旅产业的跨界联动、手工技艺与国际市场的跨界对接,目前已与多家文化机构达成战略合作意向。 六、赋能区域经济文化 河北作为传统工艺大省,拥有缂丝、剪纸、陶瓷等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的成立将系统整合分散的工艺资源,通过建立创意孵化基地、举办巡回展览、开发文创IP等方式,提升手工艺产业的经济贡献度与文化影响力。 此次促进会的成立获得文化界广泛关注,其创新运作模式有望成为省级手工艺产业发展的示范样本。未来将通过制定行业白皮书、建立人才数据库、设立创新基金等举措,持续推动传统手工艺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2025-08-14
-
石家庄四企跻身全球创新榜 长城河钢领衔河北智造新势力
在全球经济格局加速重构的背景下,科技创新正成为区域招商引资的核心竞争力。最新发布的全球创新1000强榜单显示,河北省石家庄市石药集团、长城汽车、河钢股份及新兴铸管四家企业凭借持续增长的研发投入成功入围,这一突破性进展折射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河北产业转型升级的显著成效。 一、全球创新榜单释放区域经济转型信号 国际权威机构发布的年度创新企业榜单以研发支出为关键指标,2018年全球上榜企业研发总投入达7820亿美元,同比增长11.4%。值得关注的是,中国175家入围企业中,石家庄企业占据四席,其中长城汽车已连续三年保持研发投入超40亿元,其打造的氢能技术实验室成为国家级创新平台。这种创新能力的集中爆发,与河北省实施的研发投入后补助政策密切相关,该政策明确将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与财政补贴直接挂钩。 二、装备制造集群凸显技术硬实力 作为河北传统优势产业,装备制造领域在榜单中表现亮眼。河钢股份开发的超薄新能源汽车用钢已应用于多个国际品牌,其海外研发中心年度专利申报量增长35%;新兴铸管自主研发的离心球墨铸铁管技术打破国外垄断,产品应用于多个国家重大水利工程。这些成果印证了河北省"研发投入视同利润"考核机制对企业创新积极性的提振作用。 三、生物医药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石药集团入选背后是其创新药研发体系的全面升级。该企业建立的抗体药物研制平台已承担多项国家级课题,其研发的脑卒中治疗药物获得国际多中心临床认证。石家庄高新区通过建立生物医药研发共享实验室、提供临床试验快速审批通道等举措,正逐步形成从靶点发现到产业化的完整创新链条。 四、政策组合拳激活创新动能 河北省近年出台的科技创新若干措施构建了多维激励体系:实施企业研发投入分级补助,对年度研发投入超亿元企业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建立重点产业专利导航机制,引导钢铁、汽车等传统产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在雄安新区布局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实验室。这套政策体系使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提升至38%。 此次四家企业集体登榜,标志着河北省在创新主体培育方面取得阶段性突破。从长城汽车建设的全球研发中心到河钢股份参与的"一带一路"国际标准制定,这些企业正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话语权。随着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深入推进,河北有望在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形成更具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
2025-08-14
-
石家庄松鹤园老年公寓获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养老物资支持
河北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迎来新助力,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的失能老人关爱项目在石家庄市落地实施,通过物资资助形式助力当地养老机构提升服务水平。此次招商引资成果将惠及全省22家养老机构,涵盖专业护理设备等四类物资,为改善特殊老年群体生活质量提供实质性支持。 一、专项资助聚焦失能老人需求 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的养老服务项目经多部门联合审批,重点针对丧失自理能力的老年群体。该项目在全国范围内筛选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通过物资配发方式直接提升其照护能力。石家庄市作为河北省首批受益地区,其松鹤园老年公寓等机构获得专业护理床、康复训练器材等实用设备。 二、四类物资精准匹配机构需求 本次资助物资分为生活起居、医疗护理、康复训练和文娱活动四大类别,各机构可根据实际需求自主选择。其中电动移位机、防褥疮床垫等专业设备将有效降低护理人员工作强度,而多媒体娱乐系统则有助于丰富在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物资配置方案经过前期调研论证,确保与受助机构的运营现状相匹配。 三、长效机制构建养老服务网络 该项目采取持续性的资助模式,计划两年内覆盖全国近600家养老机构。河北省作为重点实施区域,已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后续将根据物资使用效果调整配发方案。受助机构需定期提交设备运维报告,确保专项物资发挥最大效益。 四、多方协作提升项目执行效能 财政资金监管与红十字会专业运作相结合的模式,保障了项目实施过程的规范性。石家庄市民政部门联合卫健系统成立工作专班,负责物资配送、安装调试及人员培训等环节。这种跨部门协作机制既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也为建立标准化养老服务体系积累了经验。 五、示范效应带动区域养老升级 本次物资发放仪式选择在具有代表性的松鹤园老年公寓举行,凸显了项目对公办民营混合型养老机构的支持导向。河北省将以这批受助机构为样板,逐步推广适老化改造经验,推动全省养老服务机构向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2025-08-14
-
石家庄推进粮食产业数字化转型 打造智能化储备管理体系
在粮食安全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河北省粮食系统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通过招商引资引入先进技术资源,加速推进粮食行业数字化转型。2024年,石家庄市作为全省粮食管理核心区域,率先启动省级储备粮库智能化升级工程,旨在构建覆盖粮食流通全链条的数字管理体系,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一、省级平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河北省粮食信息化管理平台已完成运维体系优化,数字化管理功能实现全流程覆盖。2024年上半年,省级储备粮信息化管理系统二期项目在53个粮库完成硬件部署,包括物联网传感设备、环境监测终端及数据中台搭建。该平台通过整合粮温监测、虫害预警、气体调控等模块,使库存粮食品质管控效率提升显著。 二、智能化改造项目进入实施阶段 目前,160余家地方储备粮库的智能化改造方案已完成技术论证,重点围绕“四可”目标推进:一是部署AI识别系统实现粮食进出库动态追踪;二是运用区块链技术建立粮源质量追溯链;三是通过三维建模技术强化库区安防联动;四是开发决策分析模块辅助政策执行评估。石家庄中央储备粮库作为试点,已率先应用智能扦样机器人、无人巡检车等装备。 三、技术标准与安全保障同步强化 河北省粮食局明确要求新建系统需符合国家等保2.0标准,采用国产密码算法加密数据。在石家庄正定粮库测试基地,已完成异构系统兼容性验证,解决不同厂商设备的数据互通难题。同时建立省级灾备中心,确保极端情况下核心数据不丢失、业务不中断。 四、年度目标聚焦全链条协同 2024年下半年的重点任务包括:完成省级管理系统二期验收,推动省市县三级平台数据互通;在石家庄、保定等6个地市开展智能粮库标准化建设试点;开发移动监管终端实现远程巡查。通过信息化手段,河北省计划将粮食损耗率控制在1.2%以下,应急调运响应时间缩短至4小时内。 此次转型标志着河北省粮食管理从传统人工模式向数据驱动模式跨越。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度应用,粮食储备将逐步形成“智能感知—精准分析—自动调控”的闭环管理体系,为构建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奠定基础。
2025-08-14
-
石家庄外贸稳中提质 机电产品成"一带一路"合作新亮点
今年以来,河北省石家庄市以招商引资为抓手,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推动外贸结构持续优化。据最新统计,前两个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保持基本稳定,机电产品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表现亮眼,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增速显著,展现出较强的产业竞争力与发展韧性。 一、外贸总体平稳运行 2024年1至2月,石家庄市外贸进出口总值实现小幅调整,其中出口规模保持增长态势。数据显示,出口额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进一步提升,反映出本地制造业的国际市场认可度。进口方面受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略有回落,但关键设备及技术引进仍保持稳定渠道。 二、贸易伙伴结构多元化 美国作为石家庄市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延续增长趋势。与此同时,对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增幅均超过25%,其中对印度贸易增速达36%。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石家庄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持续深化,进出口额同比增长13%,占全市外贸比重接近30%,成为稳定外贸基本盘的重要支撑。 三、出口产品结构持续升级 机电产品出口呈现强劲增长势头,前两个月出口额突破百亿元,增速高于全市出口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更为显著,部分半导体、新能源装备等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这一变化表明,石家庄市通过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正逐步实现从传统商品输出向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的转型。 四、政策助力拓展海外市场 石家庄市近期出台多项稳外贸措施,包括优化跨境贸易服务、支持企业参加国际展会等。海关数据显示,民营企业进出口活跃度明显提升,占全市外贸比重较去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相关部门表示,将持续推动通关便利化改革,帮助更多企业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培育外贸新增长点。 当前,石家庄市正围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加速构建更具弹性的国际供应链体系。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实施的深入,预计全年外贸将呈现前稳后升的发展态势。
2025-08-14
-
石家庄外贸稳中提质 民营企业成"一带一路"贸易主力军
今年以来,石家庄海关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通过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深化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等措施,助力河北外贸实现稳规模优结构。1至7月,全省进出口规模突破1900亿元,其中民营企业贡献近六成份额,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韧性凸显,机电与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出口表现亮眼,为区域招商引资注入新动能。 一、外贸总量实现双位数增长 河北前7个月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4.3%,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出口方面,劳动密集型产品与机电设备形成双轮驱动,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增幅达26.4%,光伏组件、汽车零部件等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8.6%。进口领域受大宗商品价格回升影响,铁矿砂、原油等资源型产品拉动进口总值增长27.6%。 二、市场主体活力持续释放 民营企业以59.1%的占比稳居外贸主体地位,其中进口增速高达41.4%,反映出民营资本积极参与国际产业链分工。国有企业进出口规模突破390亿元,在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表现突出,其医疗器械出口同比增长超三成。 三、贸易伙伴结构更趋多元 欧盟与美国两大传统市场合计贡献超500亿元贸易额,其中对美出口光伏产品增长显著。值得关注的是,河北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深度布局,对哈萨克斯坦农产品出口增长45%,对越南纺织原料出口增长22%,石家庄综合保税区开通的中亚班列累计运输货值同比增长18%。 四、产业升级成效逐步显现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突破70亿元,半导体制造设备、航空航天零部件等品类占比提升。曹妃甸片区重点发展的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推动锂离子电池出口额同比增长33%。传统产业升级效果显著,清河羊绒制品通过数字化设计改造,出口单价提升12%。 五、政策协同效应持续强化 石家庄海关推行"提前申报""两步申报"等便利化措施,整体通关时间压缩至全国平均水平的80%。针对重点企业建立"一企一策"帮扶机制,助力长城汽车等本土品牌开拓海外市场,其俄罗斯整车订单量同比增长1.8倍。 当前,河北正以雄安新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加速培育外贸新业态。石家庄国际陆港新增3条国际联运线路,前7个月发运班列数量同比增长67%,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2025-08-14
-
石家庄高新区百万资助金赋能企业创新 打造知识产权高地
今年以来,石家庄高新区通过精准施策强化招商引资吸引力,以306万元专项资金撬动企业创新活力,通过专利授权奖励、商标品牌扶持、融资贴息补助等多元化举措,显著降低企业研发成本。数据显示,当地超120家企业受益于该政策,累计申报知识产权项目近900项,区域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一、构建阶梯式知识产权激励体系 石家庄高新区针对不同创新成果实施差异化资助:发明专利授权每件奖励5000元,实用新型专利2000元,海外专利最高补助2万元;对首次获得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的企业分别给予10万元和5万元资金支持。在科技成果转化环节,创新推出专利权质押贷款50%贴息政策,帮助科技型企业破解融资难题。 二、政策红利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动能 上半年全区累计受理123家企业的873项专利申请,其中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企业表现活跃。5家企业的商标品牌获得资质认定资助,另有科技型企业通过专利权质押成功获取贷款贴息。这种“真金白银”的扶持模式,使企业研发投入产出比显著提升。 三、打造全链条创新服务生态 除资金支持外,石家庄高新区同步完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机制。通过建立快速预审通道,将发明专利平均授权周期压缩至全国领先水平;联合金融机构开发“专利贷”等金融产品,形成“政策扶持+资本对接”的双轮驱动模式。 四、创新驱动成效逐步显现 政策实施以来,区内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同比增长15%,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历史峰值。多家受资助企业表示,政府资金引导有效缓解了前期研发压力,促使更多实验室成果走向产业化。当前,新一代电子材料、创新药物等领域已涌现出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新举措 石家庄高新区明确将动态调整资助标准,未来计划增设高价值专利培育专项,探索与国际知识产权组织对接机制。通过构建覆盖创新全生命周期的政策体系,力争三年内推动全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进入全国高新区前十行列,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科技动能。
2025-08-14
-
石家庄高新区举办创客中国双创大赛 聚焦产业链创新招商
河北省石家庄高新区通过举办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资源,推动招商引资与科技成果转化。大赛面向芯片、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吸引中小微企业及创客团队参与,旨在搭建产融对接平台,加速创新项目落地,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大赛主题与目标 本届大赛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配置资金链”为核心,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挖掘具有市场潜力的创新技术。通过赛事平台整合政策、资本与产业资源,推动河北省中小企业技术升级与模式创新,培育新业态。 二、参赛条件与分组 企业组需为河北省内注册的中小微企业,项目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无纠纷;创客组面向未满1年的初创团队或个人,要求核心成员不超过5人。两组均需提交具备实用价值的原型产品,覆盖人工智能、物联网、生物医药等25个技术领域。 三、赛程安排与支持措施 赛事分为项目征集、初赛、复赛和决赛四个阶段,优胜项目可获得政策扶持、投融资对接及孵化服务。主办方联合金融机构设立专项基金,优先支持获奖项目产业化落地。 四、产业聚焦与创新方向 大赛重点关注颠覆性技术应用,如太空探索、3D打印、无人系统等,鼓励跨领域融合创新。通过“以赛促创”模式,推动京津冀创新资源联动,促进区域产业链协同发展。 五、社会效益与长效机制 赛事累计吸引超千个项目参与,部分成果已实现商业化应用。河北省通过常态化举办双创活动,构建“孵化—竞赛—产业化”全链条服务体系,持续优化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生态。
2025-08-14
-
石家庄高新区领跑河北经济 服务业贡献率超六成稳居榜首
在招商引资持续发力的背景下,河北省上半年经济数据亮眼,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6万亿元,增速较一季度进一步提升。服务业成为增长核心引擎,就业与居民收入同步改善,经济运行呈现量质齐升态势。 一、经济总量稳步攀升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河北省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404.9亿元,同比增长6.8%,增速较一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36.3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8126.6亿元,增长4.5%;第三产业增加值6842亿元,增幅达10.4%,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60%,成为拉动经济的主力军。 二、服务业动能强劲 新兴领域表现突出 以石家庄高新区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快速发展,信息技术、金融、物流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幅均超12%。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比提升至28%,研发经费投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创新驱动特征明显。 三、就业市场韧性凸显 民生指标持续向好 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3.63%,低于年度控制目标0.87个百分点。新增就业完成全年任务的61.8%,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61.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高于GDP增速0.7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四、财政运行稳健 物价保持温和上涨 全省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7.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5%,重点支出领域保障有力。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涨幅稳定在1.2%-1.5%区间,食品价格波动未对整体物价形成冲击。 五、区域协同成效显现 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雄安新区建设带动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9%,廊坊临空经济区引进高端项目43个,唐山港货物吞吐量居全国沿海港口前列。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同比提升3.6个百分点。 当前,河北省正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科技创新等举措巩固经济回升基础。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纵深推进,预计全年经济有望延续稳中向好态势。
2025-08-14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